这份宁波功课,我用了一些”上不得台面”的方法,挖了不少本地人的老底,秘密宝藏小店大公开!
全篇宁波朋友的私藏,无广,硬货。(对不起了,我的宁波朋友😏)
也给你们看看最近宁波人有多嘚瑟,梭子蟹才刚上岸就天天在群里刷屏。
还有的得意洋洋拍下和众多蟹将的合影。(拳头硬了)
直奔宁波吃蟹去!
一次宁波行,一生宁波情。
我不止吃了店里的蟹,还去了当地菜市场,以区区200块的价格搞定一筐12只小娘蟹(小娘蟹相对小一点,但膏多肉美,具体去哪里买我们正文会揭晓)。
给大家现场开梭子蟹盲盒,看看这肥美。
在宁波吃蟹不止有蒸,还可以烤,还有葱烧、酱蟹、蟹糊…
吃多了预制菜,一下子吃到那么新鲜的,香迷糊了。
因为这篇内容实在太干货,大聊特聊了一万多字,一下子看不完的朋友请先收藏,可以让你去宁波假装当地人。
正文部分比较长,节省时间,我们今天的开头就给大家快速预告下,这篇我们都讲了啥。
开海之后去宁波,要去哪些店吃海鲜?我们找到了本地人牺牲午休时间也要来吃的店、朋友说“宁波人基本都吃过吧”的店、自己家里就有渔船的店…
红通通的青蟹版酱蟹、
晶莹剔透口感如冰沙的梭子蟹版宁波十八斩、
葱油版本梭子蟹、
长到十五斤才能出胶的米鱼、
鲞干烧的红烧肉、
肥美厚实的带鱼、
入口即化粮食味饱满的宁波糯叽叽、
“黯然销魂华丽丽”的两碗面,等等等等……
好了,系好安全带,我们现在就导航去宁波。
Part1:
开海之后的宁波
餐厅里有多热闹
🏠原制原味
📍中山东路166号天一国际购物中心4层
💰人均180元左右
在宁波吃饭,舌头会先于眼睛看到海。这可以说是我们这一周来吃的宁波海鲜的小总结了。
走进这家叫“原製原味”的连锁宁波海鲜店,连空气都弥漫着海鲜的各种做法的香气,红烧、葱油、生腌、香煎,今天就都点个遍。
鲍鱼红烧肉,别处做这道菜,常把鲍鱼当配角,突出个名贵。但在这里,鲍鱼和五花肉,是平等的“合伙人关系”。五花肉炖得颤巍巍,油脂尽化,只剩下浓油赤酱的丰腴;
鲍鱼则吸饱了肉汁的醇厚,变得软糯弹牙,自身的鲜甜反而被放大。一勺深色的酱汁浇在米饭上,是那种能让最挑食的人也乖乖吃完一碗饭的罪恶美味。
红烧杂鱼,是宁波人家的日常,也是考验灶台功夫的试金石。
所谓“杂”,就是今天渔港送来什么就烧什么——可能是小鲳鱼、黄鱼、带鱼,再扔几只虾和几圈鱿鱼进去。这种“一锅烩”的精髓在于火候,必须是大火急攻,让各种鲜味在短时间内碰撞、融合。每样东西熟成的时机都掐得刚好,鱼肉嫩滑,虾肉Q弹,鱿鱼脆爽。你用它的卤汁蘸一下筷子,都能品出整个东海的浓缩鲜味。
带鱼从肉质到味道实在是烧的让人吃起来眼睛笑眯眯,不多说,上图细看。
葱油白蟹。蟹的品质一目了然,壳薄肉满,一丝腥气也无。热油“刺啦”一声浇在铺满葱丝的蟹块上,瞬间激发出葱香和蟹鲜的复合气味。
吃的时候,无需任何额外调料,蟹肉自带一丝清甜,嫩得像豆腐,配合着葱油的香气,是一种毫不费力的高级。
煎玉秃鱼,上面撒的苔菜粉,是点睛之笔。
玉秃鱼(也叫舌鳎鱼)肉质极嫩,鱼刺很少只有中间一根主刺,用油煎到两面微黄。最奇妙的就是那层撒料,苔菜粉带着海苔独特的咸鲜和一丝若有若无的甜,奇特的香气完美地衬出鱼肉的细嫩。
重头戏,十八斩虾蟹双拼,是鲜味的极致体验。
所谓“十八斩”,是指梭子蟹被利落地斩成十八块,调料精准渗入。蟹肉如同果冻,轻轻一吸便滑入口中,咸、鲜、甜、酒香层层递进。尤其是那橙红色的膏,入口浓醇,鲜美到让人词穷。双拼里的红虾虾肉糯甜,带着微微的酒香,和蟹膏的浓郁形成完美互补。
这一顿饭吃下来,海的味道本身就已足够动人,厨师用恰当的火候和调味,把这些海鲜们原原本本地请到了餐桌上。
🏠天滋久
📍嵩江中路1058号
💰人均300元左右
在宁波,敢说自己有渔船的海鲜餐厅不少,但真能把“船刚靠岸”的鲜气儿直接端上桌的,这家天滋久饭店算是个中翘楚。这家店,吃的就是个“底气”。
在宁波吃海鲜,讲究个“溯源”。而天滋久的底气,就来自于那句轻描淡写却分量十足的——“我们家有自己的渔船”。
这意味着,你吃到的鱼,可能昨天还在东海里撒欢,这种从海浪到餐桌的极短距离,造就了任何冷链物流都无法比拟的鲜活度。
先说说这道看似家常,却极考验食材的煎带鱼。
寻常馆子的煎带鱼,多半是干香。
但这家一看就不同凡响,鱼块煎得金黄,边缘微焦。最惊人的是它的厚度,足有一指节多宽,一看就是精选的肥硕货色。咬下去的瞬间,外皮是酥脆的,而内里的鱼肉却异常肥糯,油脂丰腴到仿佛在舌尖融化,真有一种“咬一口要流油”的满足感。
接着是硬菜米鱼胶烧年糕。
这菜一听就知不普通。“15斤米鱼出一斤鱼胶”的说法,道尽了其珍贵。
那鱼胶厚实得像块小年糕,炖煮后呈现出半透明的胶质状。入口软糯粘牙,却没有一丝一毫的鱼腥味,全是醇厚绵长的胶质咸香,感觉每一口都在滋补容颜。
传言说宁波小孩吃这个补身体,这无从考证,但吃完确实会觉得浑身舒坦。搭配的宁波年糕吸饱了胶质的精华,软糯鲜香,是点睛之笔。
而鲞烧肉和炖黄鱼羹,则展现了宁波菜处理海鲜的两种经典智慧。
鲞(xiǎng,即鱼干)烧肉,是咸鲜风味的极致融合。黄鱼鲞的咸香与五花肉的丰腴在慢炖中互相渗透,鲞借肉脂而润,肉汲鲞咸而鲜,汤汁浓油赤酱,是实实在在的“下饭神器”。炖黄鱼羹则更见功夫,黄鱼剔骨,鱼肉嫩滑,汤底竟能炖出粘稠的胶质,鲜美浓醇,无需勾芡,口感自然顺滑,每一勺都是精华。
最后,必须以只有在宁波才能吃到的这个搭配——红酒酿核桃羹收尾,这才是“糯叽叽宁波”的灵魂甜点。
温润的酒酿香里,漂浮着软糯的小丸子,咬开惊喜地发现里面竟是芝麻流心!
想起之前吃到过一口嚼感酷似橡胶的汤圆,再细品一下面前的汤圆,感动到要哭。
核桃仁的香脆、丸子的软糯、芝麻的流沙、酒酿的醇甜,交织在一起,甜而不腻,暖胃又暖心,为这顿海鲜盛宴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。
🏠红灯笼龙凤饭店
📍中山西路190号
💰人均114元左右
红灯笼饭店开了三十余年,墙上的奖状已泛黄卷边,点菜仍靠老板娘手写便签。有次见一家三代人围坐,爷爷用蟹壳教孙子认梭子蟹种类,爸爸忙着从烤菜盘里抢最后一块年糕——所谓老店,不过是把家常味吃成传承仪式。
先说这道听起来就很有意思的家烧口味章跳鱼。
章跳这鱼,名字起得极妙,仿佛能想象它在海里一张一弛游动的样子。这种鱼体型细长,肉质紧实,蒜瓣肉,刺少而规整,天生就是为红烧准备的。
他家的烧汁,是经典的宁波咸甜口,酱油和糖的比例恰到好处,汤汁收得浓稠发亮,紧紧地包裹着每一块鱼肉。鱼肉入口,先是酱香,接着是鱼肉本身的鲜甜,肉质纤维分明,有嚼头而不柴。吃这道菜,你会明白宁波人对“咸鲜合一”的理解,有多么深厚。
然后,就是堪称“海鲜刺客”的酱青蟹。
蟹壳泛着生青的光泽,蟹肉和蟹膏被酱汁浸成半透明的琥珀色,视觉上极具冲击力。味道极其霸道,是那种未经加热、最原始直接的海之鲜味,带着浓郁的咸和发酵后的香。
最后来盘温和的宁波烤菜,调和一下。这看似朴素无比的冷盘,其实是道功夫菜。通常选用小油菜或天菜心,用酱油和糖慢火煨烤收汁,直到菜叶软烂入味,菜梗依然保持些许脆感。味道是沉稳的咸甜口,尽管作为江浙沪甜口之乡,我还是不太能接受这股烤菜的甜,如果想尝试下宁波特色,可以来一盘试试。
猪油年糕记得点一道,记得趁热吃,温温润润的味道,从一道年糕里能吃出“乡土中国”的情怀。
实事求是总结下,这家店整体菜品味道是中规中矩,红烧章跳做的确实不错,别的菜也可能是我们来晚了的缘故,并没很惊艳到,但它家宁波本地的菜品很多,想一次吃全倒是个不错的选择。
🏠欧缸饭店
📍轻纺城雍景苑
💰人均90元左右
在宁波,有些饭店是吃环境的,有些是吃创新的,而欧缸饭店,吃的是宁波人几十年不变的“家味”,是那种你爸妈会说“今天懒得烧,去欧缸解决一顿”的地方。
欧缸饭店,这名字在宁波话里不是什么好意思。但它也不是什么网红店,装修带着浓浓的年代感,但饭点永远坐满了讲着宁波话的食客。在这里点菜,不需要菜单,有啥吃啥,点菜区现有的菜和熟客的嘴,就是最好的指南。
而其中最具有仪式感、也最挑战外地人勇气的一道菜,便是臭冬瓜。
这么说吧,这绝对是一场关于味觉的“悬崖跳水”。服务员端着它从远处走来时,一股非常具象的、类似咸菜瓮深处发酵出的“臭”味就先声夺人。我闻到的时候内心OS:这玩意儿真的能吃?
这盆看似“黑暗”的料理,实则是“内秀”。它本质上是麻油咸冬瓜。用筷子夹起一块近乎透明的冬瓜,在麻油汁水里蘸一蘸,鼓起勇气送入口中——那一刻,世界颠覆了。
入口是冰凉、滑溜的触感,紧接着,那股“臭”味在口腔里神奇地转化成了极致的咸鲜和一种难以言喻的醇厚回甘。麻油的香、冬瓜的软烂、发酵带来的复杂鲜味,共同构成了一种极其上头、让人欲罢不能的滋味。这叫“闻着臭,吃着香”,是刻在宁波人味蕾DNA里的终极密码,懂了,就打开了宁波菜的一扇新大门。
当然,欧缸的精彩不止于此。
白切鹅蘸酱油:鹅肉煮得恰到好处,肉质紧实,鹅皮弹糯。蘸的酱油是灵魂,是微微调过的,咸中带鲜,完美衬托出鹅肉本身的清香,一点也不咸。
炸桑叶:这菜堪称宁波饭店的标配。桑叶裹上薄浆炸得酥脆,撒上椒盐,吃起来像海苔一样咔嚓作响,是一道有趣又解腻的餐前小点。
铁板蛏子:蛏子个个肥美饱满,在滚烫的铁板上滋滋作响。肉质极其鲜嫩,真的嫩到“出水”,只用简单的葱姜调味,吃的就是那一口来自滩涂的肥美本味。
雪菜年糕:宁波人家的看家菜。手打年糕软糯Q弹,雪里蕻咸菜提供鲜咸的底味,毛豆增添一抹清甜和色彩,是道朴实无华却无比落胃的主食。
芋艿豆腐羹:炖得糯得不行,芋艿几乎融化在羹里,让汤汁变得浓稠滑润,豆腐嫩滑,喝下去暖胃又舒服。
顺便还可以挑战下大闸蟹做的蟹糊,肥嘟嘟,不腥,加米饭是一绝。
在欧缸吃饭,就像参加一场宁波风味的家宴。它不跟你玩虚的,只用扎实的本地手艺和地道风味说话。那口臭冬瓜,就是这场宴席的入场券,你敢尝试,才算真正摸到了宁波老味道的门槛。
最后,宁波朋友教我一句宁波话,大家帮看看正不正宗:在欧缸吃臭冬瓜,狭义足类~
🏠军基厨(殊于常)
📍钟公庙街道江东南路689号环宇城A座3楼
💰人均80元左右
宁波人对炸鸡的启蒙教育,是从一包撒着梅子粉的军基厨开始的。
十几年前,当美式炸鸡还在用胡椒和辣椒粉打天下时,这家从台湾学艺归来的小店,竟用一包酸甜的梅子粉,改写了整座城市对炸鸡的味觉认知。
当年的军基厨,是放学路上的秘密仪式。穿着校服的孩子攥着零钱,看店员从油锅里捞起金黄的鸡块,装进白底蓝字的纸袋,最后撒上那抹魔法梅子粉,把滚烫肉汁烘托得如同火山喷发。
抱着来这座城品这口味,跟宁波朋友一起来回忆下他们的童年。鸡叉骨专啃骨肉粘连处的焦香;鸡排坚持不拍薄,厚度足有指节高。最绝的是那包梅子粉,酸甜可口吃再多也不腻。
后来它突然消失,成了宁波人集体记忆里的悬案。直到今年九月,还是那个老板,还是老配方,它又回来了。
老板在「咸祥」这个地方承包的整座山上,散养着吃杂粮的走地鸡。这些鸡成了打边炉的主角,皮脆得能弹牙,肉甜得自带鲜味,涮三秒蘸秘制酱,竟吃出几分竹林鸡的意境。
我们这次运气好正好碰到老板,试了下他的辣酱配生蚝,鲜辣酱+一只美妙的生蚝,“鲜辣”这个词在那一刻有了独一份的注解。
🏠苞苞野乡野小酒馆
📍蝶缘路657号
💰人均130元左右
在宁波,有些店吃的是排场,有些店吃的是烟火,而这家叫苞苞野的小店,吃的就是一种“假装在乡下外婆家吃饭”的野趣和安心。
在这种地方吃饭,预期会很自然地落在“食材”本身,而不是花哨的烹饪技巧。
先来说说那盘让人又爱又怕的白切猪大肠+牛肚。
他家的处理,堪称“坦荡”。大肠和牛肚都煮得极致的软嫩,毫无韧劲难嚼之感,几乎是入口即化的程度。
但更重要的是,它有大肠味儿。这个评价很微妙——对于厌恶它的人,这是缺点;但对于好这一口的人,这正是灵魂所在。它处理得干净,没有不该有的异味,但保留了脏器特有的醇厚香气,蘸点简单的酱油,就能下酒。牛肚也是同理,软糯中带着筋络的质感。这是一道非常挑食客的菜,但对上频道的人,就是无上美味。
咸蛋白毛豆和鸡汤,则是这种“野趣”的延续。
咸蛋白毛豆是道极好的开胃小菜,咸蛋白的颗粒感搭配毛豆的清爽,简单又妥帖。
而那锅鸡汤,一看汤色清亮,喝起来却滋味醇厚,能尝出鸡本身的味道,用的是山上养的鸡,确实有点东西。
汤里的百叶包是惊喜,咬开发现里面还藏着虾仁,让朴素的豆皮包裹了山野和海洋的混合鲜味。
总的来说,苞苞野是家气质很统一的店。它用朴素的做法,努力凸显食材的本味。在这里,你能安心地啃一个鸡腿,喝一碗热汤,就像在一位讲究食材的乡下亲戚家吃了顿便饭,舒服,落胃。
Part2:
到了宁波当地
应该去哪儿买蟹&怎么做蟹
🏠芦港菜场
📍中山西路天成酒店西50米
✉️摊主wx:13685834493
每年秋风一起,梭子蟹便到了最膏满脂肥的时节。宁波人叫“透骨新鲜”,意思是这鲜味能钻进你的骨头里。最好的蟹,根本无需炫技的烹饪,宁波特殊做法“烤蟹”便是最高的礼遇。锅里放几片白菜叶,将蟹肚朝天放上,满屋便是海风拂过的鲜甜气。
我们这次去的是芦港菜场,200块钱买了12只小娘蟹外带如下图所示的一些个头比较小的大头虾,因为宁波的朋友是摊主的老客人了,所以拿到的价格基本可以说是地板价了,大家可以拿我们的价格做参考。
摊主联系方式我们写在上面了,11点左右可以便宜点挑一些尾货(这个方法其实在菜场通用),提前预定的话老板会给留好货。
另外菜场里周末的价格也会比工作日高出一截,想吃的朋友速来宁波,越往后价格就越贵了。
这时候准备好玫瑰醋或者康乐醋,切点生姜碎,一点点酱油,可以准备和梭子蟹来一场大战。
揭开锅盖的那一刻,就是一场视觉与味觉的狂欢。烤蟹会带着微微的苦味。蟹肉像把整个海洋的精华都浓缩成了紧实的肌肉纤维。你根本不用蘸醋,直接上手,掰开雪白的蟹脚,那肉便“噗”地弹出来,入口是带着一丝甜味的暴烈鲜香,仿佛能听到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。
小娘蟹那一肚子流油的膏,才是真正的精华。它不是硬邦邦的,而是类似咸蛋黄般沙糯绵密,却又比蛋黄多了无数层的鲜味。用筷子尖小心翼翼地挑一点送入口中,那股浓厚的脂香便会瞬间炸开,混着蟹肉自身的清甜,在舌面上形成一种极致的反差——肥腴却不腻,鲜美到让人一时语塞,只能埋头苦干。
Part3:
宁波的碳水和糯叽叽
也能做到与众不同
🏠味一早餐
📍新芝路138号(有多家分店)
💰人均20元左右
判断一家宁波本地早餐店是否扎根本土,有一个隐秘的暗号:看它把一种底部煎得金黄焦脆、内含肉馅汤汁的小圆包子称作什么——如果叫“煎饺”,那可能是给外地人看的;如果叫“生煎”,嗯,这是自己人。
味一早餐,就是一家把这种本地叫法刻进DNA里的社区食堂。它几乎全天开放,从清晨一碗热乎乎的豆沙圆子,到午后一盘锅贴配紫菜汤,熨帖着街坊们的一日三餐。
本来我对他的感受是–早餐店能多好吃呢,吃过之后–早餐店居然能这么好吃。
麻油蒸馄饨。
别处的馄饨,不是在水里打滚(汤馄饨),就是在油里打滚(炸馄饨)。味一偏偏选了“蒸”这条路。大馄饨整齐地码在笼屉里,皮子接近透明,能隐约看到内里粉嫩的肉馅。最关键的一步,是出锅后那潇洒的一勺麻油浇淋。
麻油的香气,不像香油那么霸道,是一种更沉静、更温润的坚果芳香。它完美地渗入薄薄的馄饨皮,既解决了蒸制可能带来的干涩,又给朴素的肉馅注入灵魂。入口是皮的滑韧,接着是肉馅的鲜香,最后是麻油悠长的回味,是一种清爽与醇厚并存的美妙体验。
但真正的重头戏,是那盘让食客发出“一人四只点少了”哀嚎的鲜肉生煎(煎饺)。
是的,在宁波,很多本地馆子会把这种个头不大、收口朝下、煎得底部结成一片金黄脆壳的肉馅面点,叫作“生煎煎饺”或直接简称“生煎”。他们家的,是此中佼佼。
它的皮是半发酵的,薄厚适中,既有松软感,又能牢牢锁住内部的乾坤。第一口,必须小心翼翼地在侧面咬开一个小窗,否则那滚烫鲜美的汤汁绝对会给你一个热情的“拥抱”。这口汤,是纯粹的肉汁混合着猪油的香气,鲜得直接,毫不拐弯抹角。
肉馅紧实新鲜,调味是经典的咸鲜。而最让人欲罢不能的,是那面煎得焦香酥脆、如同锅巴一般的黄金底座。一口咬下去,上半部分的柔软,肉馅的鲜嫩,汤汁的滚烫,以及底部的焦脆,同时在口中奏响交响乐。油香四溢,碳水带来的满足感直冲头顶,让人吃完第四个,就开始盘算着“下次来,直接点八只”。
🏠聚鲜天天营养早餐
📍三市路25号
💰人均10元左右
在火车站附近这种行色匆匆的地方,能找到一家肯用猪油慢煎年糕的早餐铺子,简直像在赶路的清晨,意外收获了一段慢放的温情胶片。
聚鲜早餐,就在火车站附近那片喧闹里守着一口平底锅。路过的人拖着行李箱,而坐下来的人,则愿意为了一口滚烫的猪油香年糕块,暂时忘掉车次和时间。
做法原始得让人感动:老板先切下一块雪白的猪肥膘,在烧热的铁锅上“刺啦”一圈,润出一层清亮的油底。
接着,一块厚实的手工年糕被压扁,贴上锅底。在猪油的浸润下,年糕边缘渐渐泛起焦黄的金边,表面鼓起细密的小泡,发出幸福的滋滋声。
但这只是基础版。豪华的吃法,是让它变身成一个“年糕块巨无霸”。
老板会熟练地打上一个鸡蛋,蛋液包裹住年糕,煎成一张金黄的蛋衣。然后,根据你的喜好,裹进一根刚炸好的酥脆油条,或者加上里脊肉、火腿肠。最后刷上一点酱料,对折,压紧,一个沉甸甸、热腾腾的“碳水炸弹”就递到了你手上。
咬下去,是层次分明的交响:外层是蛋皮的焦香,接着是年糕的软糯拉丝,中间是油条的酥脆或肉类的咸香。猪油的香气贯穿始终,把所有看似不相关的食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。它很扎实,很粗犷,但那种由内而外散发的、朴素的满足感,能让你扛住一上午的奔波。
🏠兰溪十八浇
📍兰溪十八浇(天一店)
💰人均30元左右
这家兰溪十八浇开在了宁波市中心天一广场这里,用一口粗犷的锅气,让西装革履的都市白领和穿着拖鞋的老街坊,同时找到归属感。
店名直白得可爱,“十八浇”指的是十八种现炒的浇头。店里还有自助冷饮水果杯,十元一位,想喝什么自己琢磨一下。
我点了猪肝大肠拌面。这碗面的灵魂,在于浇头是“现炒现盖”。点单后,能听见后厨猛火颠锅的“镬气”声,能看到厨师手腕一抖,将刚出锅的浇头“哗啦”一下扣在煮好的面上。这一下,是仪式,也是美味的注入。
猪肝和大肠,这对食材界的“江湖侠侣”,在这里得到了最佳诠释。猪肝切得厚薄均匀,炒得极嫩,边缘带着一丝焦香,内心却还是粉糯的,毫无腥气。大肠处理得异常干净,卤煮得软糯中带着恰到好处的韧劲,吸饱了酱汁。
它的酱香,是江浙家常菜的浓油赤酱里带着一丝鲜甜。酱油的咸香、猪油的荤香、料酒的香气,以及大火爆炒带来的独特“锅气”,全部紧紧包裹在每一片猪肝和每一段大肠上。
主角藏在下面,是劲道爽滑的手工面,不像机器面那样顺滑,反而带着几分粗犷的筋道,能更好地挂住这些浓烈的酱汁。迅速地把面、浇头、酱汁搅拌均匀,让每一根面条都染上酱色,沾染上猪油的光泽。
然后,大口吃下去。
那一刻,口腔里是复合的狂欢:面条的筋道、猪肝的嫩滑、大肠的肥糯、酱香的咸鲜微甜,以及那股直冲天灵盖的锅气……各种味道和口感层次分明又融合得天衣无缝。这是一种直接、霸道、不跟你绕弯子的好吃,能瞬间唤醒你因外卖而变得迟钝的味蕾。
🏠木木鲜海鲜面
📍解放南路269号
💰人均50元左右
在宁波,判断一家海鲜面馆是否值得你放下手机、专心致志地吃,标准极其简单粗暴——就看它门口是不是摆着几个透明的海鲜池子。
木木鲜海鲜面,就是这种“活色生香”的典范。你人还没进门,目光就先被池子里的各种蟹、张合吐纳的蛤蜊和活蹦乱跳的虾给勾住了。这种“点兵点将”式的点单过程,本身就给人极大的安心与期待。
而这一切鲜活汇聚的终点,就是那碗堪称门面的豪华黄鱼面。
这碗面的精彩,得先从那片黄鱼说起。它绝非简单地扔进汤里煮熟,而是经过了一道关键的“过油”工序。
这油淋得恰到好处,让鱼皮瞬间收紧,锁住了内部丰沛的汁水,形成一层微脆的金色外壳。鱼肉入口的瞬间,是一种矛盾又和谐的统一。
外层带着些许焦香,内里的鱼肉却依然保持着蒜瓣般的形态,柔嫩、弹牙,甚至有一丝清甜,完全没有冰冻黄鱼那种柴和粉的口感。这口黄鱼,就直接把这碗面的档次拉满了。
再说这碗面的汤底。这口汤,是整碗面的灵魂所在。它绝不是味精和鸡精的简单组合,你能喝出是多种鱼骨、贝壳长时间熬煮出的,那种奶白色中透着的天然鲜甜。当炸过的黄鱼、鲜虾、蛤蜊一同在汤中短暂汆熟,它们各自的鲜味物质便毫无保留地释放出来,融入汤中。
我们还让店家加了几片年糕进去。手工面的爽滑筋道,与年糕的软糯Q弹,在口中形成了美妙的二重奏。年糕就像一块小小的海绵,饱吸了鲜美的汤汁,咬下去满口糯香,又带着海鲜的余味,让这碗面的口感体验变得无比丰富和满足。
从活蹦乱跳的海鲜池,到热气腾腾的面碗,宁波海鲜面它不用复杂的调味来炫技,只靠食材的本味和一碗好汤底说话。
🏠阿鹅姐非遗糕团
📍公园路22-1号(多家分店)
💰人均17元左右
说起宁波人对付甜点的智慧,大抵都浓缩在“糯叽叽”这三个字里。不同于苏式糕点的精巧秀气,也区别于粤式糖水的淋漓酣畅,宁波的糯叽叽点心自带一股海岛般的敦实气派,这次我们跑来鼓楼这家排队的小店买了几种宁波限定款糯叽叽。
看似乌溜溜不起眼的米鸭蛋,咬开青墨色的糯米皮,里头金黄的松花粉馅便涌出坚果般的香气。
老板告诉我们:“早先宁波人上山采松花,要把花粉筛得极细,和着糖馅包进艾草皮里,形似鸭蛋,故名米鸭蛋。”吃起来皮子糯中带韧,松花馅沙沙地融在舌尖,竟有几分吃流心蛋黄的错觉。
灰汁团更是带着乡野的智慧。用早稻米磨浆加入碱水,捏成纽扣大小蒸透,出锅时呈现出半透明的琥珀色。
吃起来冰凉Q弹,碱水味巧妙地平衡了甜度,像极了童年暑假在外婆家吃到的零嘴。有老宁波人一次买两斤:“放冰箱里冰一冰,夏天吃最解暑!”
喜欢吃米馒头的是好那一口发酵的甜。酒酿发酵的米浆蒸出海绵般的质地,咬下去有细微的酸香在口腔里荡开,比普通馒头更绵软,比发糕更柔韧。雪白的糕体在蒸汽中微微颤动。
这些点心的妙处,在于全是“冷吃点心”——不用趁热,不怕放凉,甚至冰镇后更显筋骨。问了几个买点心的老宁波,都是习惯性买上一盒,泡杯浓茶,便是悠长的下午茶时光。
🏠王阿姨文昌油赞子(府桥街店)
📍鼓楼街道府桥街68弄49号(新四方美食城后门)
💰人均20元左右
而油赞子这种麻花状的小点心,咸甜两种口味在宁波争宠了百年,想吃的话可以在鼓楼啊额娘附近的「王阿姨」处买就可以,酥酥脆脆,是嘴巴寂寞的时候,很能杀时间的小零嘴。
🏠X眼烤鸭
📍鼓江北区太阳殿路与民权路交叉口西北角
💰人均23元左右
在慈城古镇的门口,那家有二十多年的光阴的x眼烤鸭面,把烤鸭和面煮成了宁波人的乡愁暗号。
上面就是说的稍微文艺点,实际上是我慈城的朋友一定要我去尝尝他从小就爱吃的烤鸭面。
老板老张是慈城本地人,因戴眼镜被街坊戏称“x眼”,索性把绰号做成店名。
每天凌晨两点,当整座城市还在沉睡,他的烤炉已燃起竹炭火——鸭子选的是北京填鸭的同源品种,腌料里悄悄添了一勺宁波人偏爱的咸鲜底味,晾足24小时才进炉。烤鸭出炉时,焦糖色的脆皮渗着油星,老张手起刀落,鸭肉汁水瞬间浸透案板。常有大爷拎着铝饭盒叮嘱:“老规矩,四分之一只,皮肉不分家!”
他家的烧鸭面,是宁波面食界的“反骨”——别处追求浇头豪横,这里偏偏讲究克制的平衡。汤底用猪筒骨熬足十小时,撇净浮油后清亮见底;面条定制成蛋清细面,为的是挂住汤汁又不失筋骨;最点睛的是那撮雪菜,脆生生地浮在汤面,巧妙化解鸭油的腻。
先啜汤,再嗦面,最后连着鸭皮鸭肉咬一大口,任鲜甜的肉汁与咸菜的清冽在嘴里打架。
除了招牌烧鸭面,白切鸭胗和鸭肝亦是隐藏彩蛋。脏器处理得洁净无腥,蘸一碟酱油便能吃出原味甘甜
没有花哨技法,不靠网红营销,唯靠二十年如一日的炭火与竹竿,撑起一方人情江湖。
🏠千里香馄炖王(城隍庙商业步行街店)
📍大来街15-1号(城隍庙地铁站C口步行430米)
💰人均15元左右
大概是闽浙地区一向交好,浙江的福建美食向来不少,宁波也一样。
在宁波的鼓楼附近转悠,会被各种“老字号”和“网红店”包围。但美食的乐趣,往往在于发现那些“表里不一”的惊喜——比如这家招牌上写着鼓楼鱼丸馄饨,看似又是一家模仿福建千里香的寻常小店,但走进去,就会发现他们家的秘密小招牌。
它的门面朴素得几乎会被忽略,店里的吃客也多是附近的街坊。这里的点单方式很直接:手工鱼丸和现包馄饨,都是一块钱一只。你可以单点,也可以“鱼丸+馄饨”双拼,丰俭由人。
坦白讲,如果单吃这碗馄饨,它可能不会有特别大的亮点。皮薄馅足,汤底清鲜,是碗合格甚至称得上舒服的小馄饨,是那种你家里不想开火时,可以下来吃一碗的稳妥选择。
但是,真正的亮点,是那颗颗圆润、其貌不扬的手工鱼丸。
这鱼丸,一口就能吃出高低。它不像那种Q弹到像在嚼橡皮的科技丸,它的口感是质朴而真实的。鱼肉茸打得极细,却还保留了一丝纤维感,咬下去是扎实的、软嫩的,带着一股纯粹的海鱼鲜味。能清晰地吃出,这肉香来自于新鲜的鱼肉本身,而不是靠香精提味,还是福建特色的包馅儿风格。
🏠吴记奶茶
📍百丈东路776号
💰人均13元左右
先说结论:他家的“没有招牌”,意思可能是“样样都是招牌”,而真正的灵魂,是那勺自己熬的血糯米。
这血糯米,一看就不是料理包产物。熬得恰到好处,粒粒分明却又软糯黏稠,带着浓郁的米香和淡淡的、自然的甜味。温度也控制得极好,是温热的,当它和冰凉的奶茶或酸奶相遇时,那种冷热交织、软糯与顺滑碰撞的口感,非常奇妙。
推荐芒果和奶酪血糯米。
Part4:
到东钱湖边散散步
坐船去解锁当地人常去的店
🏠华光酒楼
📍陶公路东钱湖小普陀景区停车场斜对面
💰人均82元左右
来宁波一定要来东钱湖走一走,尝个小湖鲜。
我们找到了拉着你划两下船吃饭的饭店,自带了几分江湖气息。在这家华光酒楼,吃的不仅是味道,更是这口“湖水煮湖鱼”的意境。
来东钱湖吃湖鲜,判断一家店地不地道,不用看菜单,就看店门口的阿姨在忙活什么。如果三五成群坐着,人手一把剪刀,对着盆里“咔嚓咔嚓”地剪螺蛳屁股,那这家店,大概率是“鲜”的。
走上一条晃晃悠悠的跳板,踏入这艘停在湖边的船屋。刚坐下,就看到船家从湖里的网兜捞起一捧活蹦乱跳的小鱼。你心里正想着“这鱼真鲜”,不出二十分钟,一盘炸小鱼就带着锅气上了桌。
这炸小鱼,炸得通体金黄酥脆,连骨头都能嚼了吃掉。但地道的吃法,是必须蘸点米醋。这醋一蘸,就像打开了某个味觉开关,醋的酸爽瞬间化解了油炸的些许腻感,并把鱼肉的鲜甜一下子“吊”了出来,变得异常开胃。
同行的椒盐小土豆,外表焦香内心粉糯,竟也遵循着同样的蘸醋法则。我这个口口声声爱吃原味的人,就在这一口接一口的酸香鲜脆里,被宁波人这种点石成金的吃法悄悄俘获了。
当然,湖鲜的重头戏还在后面。
东钱湖蛳螺:入乡随俗,这里螺蛳叫“丝螺”。用葱姜酱油简单爆炒,嘬的就是这口原汁原味。螺肉紧实干净,带着湖水的清甜,嘬螺的“嗦嗦”声是这桌最动听的背景音。
油爆虾:虾壳脆肉弹,锅气十足。
红烧划水:用的是活水鱼的尾巴,活动量大,肉质滑嫩异常。红烧汁浓油赤酱,紧紧包裹着鱼皮和鱼肉,吃起来肥糯鲜香,没有一丝土腥味。
红烧划水是江浙沪大菜,但是很多店的鱼其实都挺老的,我就吃到过好几家有名但没做好的店,但这边就地取材,好嫩,吃的也开心。
宁波老三鲜:这碗汤,是宴席的压轴。鱼丸、肉皮、河虾、白菜……各种鲜味物质在一锅清汤里融合,喝下去暖胃舒心,是整顿饭的完美句点。
在华光酒楼吃饭,吃的就是这份“湖里捞起,锅里沸腾”的鲜活。窗外的水波摇晃着船身,嘴里的湖鲜散发着香气,你会觉得,这一刻,自己也算半个东钱湖村民了。
🏠无奇美术馆咖啡店
📍史家湾227号
💰人均60元左右
东钱湖边的咖啡店,大概比湖面的柳枝还密。这趟随意推门走进的两家,倒像是从“网红流水线”里逃出来的异类。
先是开在美术馆里的「无奇」。把美术馆的腔调和咖啡的烟火气融合得如此自洽,本以为又是家靠环境吃饭的店,结果被一杯开心果拿铁绊住了脚——坚果香气像绒毯般裹住舌尖,顶上的芝士奶盖居然咸甜交织得恰到好处。
更绝的是配的玫瑰花慕斯巧克力布朗尼,叉子切下去时能听到巧克力外壳“咔嚓”脆响,内里却湿润绵密,玫瑰花香暗涌,竟真吃出了几分看画展时的心动感。
🏠白鱼咖啡饮食店
📍利民村史家湾11号
💰人均52元左右
而火了很久的「白鱼」,则像个调皮的本土少女。
就临着一湾碧绿的湖水而建,很chill.
碱粽冰,老红糖水冻成的刨冰,沙沙的口感里透着古朴的甜,一勺子挖下去,竟碰到了切成小块的碱水粽!糯米在冰镇下变得更为Q弹,吸附了红糖的香甜,却依然保留着碱水独有的那股清新韧劲。对于宁波小囡来说,这大概就是童年夏日记忆的时髦变奏,粽子出现在冰碗里,毫无违和感,只有惊喜。
芋头冰也好吃,奉化的芋头。
至于这杯苔菜dirty…很宁波,恕我道行尚浅,咸海苔粉与咖啡碰撞出的海岛风味,到底没能一口闷完——但隔壁桌的本地姑娘倒是喝得眉眼弯弯。
所以你看,在东钱湖找咖啡店就像开盲盒。有人贪恋美术馆里的精致CP,也有人就爱捧着碱粽冰坐在湖边吹风。味觉的审美啊,从来都是私藏的地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