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说YouTube是被严重低估的创业平台?

最近刷到了一个创业案例,让我对YouTube这个平台有了全新的认识。

有个叫Vasco的程序员,用两年时间把一个AI工具从0做到了月收入70,000美元,更神奇的是,他几乎只用了YouTube这一个平台。

但在这背后,其实有一套非常完整且成熟的方法论,让我们来一起剖析一下。

在讲方法之前,我们先来思考一个问题:什么情况下你会向一个陌生人买东西?

Vasco给出了的答案是:人们只会向他们知道、喜欢并且信任的人购买。

这个观点其实来自营销学的经典理论KLT原则,即Know、Like、Trust。

但Vasco的洞察在于,他发现YouTube是唯一一个能够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的平台。

当你看一个人的视频20分钟,听他的声音,看他的表情,了解他的思路,这种感觉就像是面对面聊天一样。

第一步,要制作一个会赚钱的资产。

那Vasco是怎么做的呢?

他把内容分成了三个类型:

第一类是常青内容,也就是今天发布,一年后还会有人搜索的视频。

比如他做了一个最佳AI SEO工具的对比视频,这种需求是长期存在的。

第二类是热点内容,比如Google发布了新的算法更新,他会第一时间做解读。

这类视频前几天会有很多观看量,然后迅速降温,但好处是能快速吸引新用户关注。

第三类是病毒式传播的内容。这个比较难,但如果做成了,传播效果惊人。

第二步,复制你自己。

但是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,Vasco想到了一个聪明的解决方案:建立多个YouTube频道。

他创建了多个不同的频道,比如Vasco SEO Tips、Tim The SEO Guru、Arvow等等,然后雇佣其他人来运营这些频道。

他没有选择去找现成的网红,因为这些人要价高,而且ego也大。

相反,他去Upwork这样的平台找那些在个人资料里放了视频的自由职业者。

因为愿意在个人资料里放视频的人,说明他们对镜头不怯场,有成为创作者的潜质。

这其实体现了一个重要的商业原则:与其买现成的能力,不如培养潜在的能力。前者成本高,后者忠诚度高。

他甚至还扩展到了其他语言,找了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的创作者,有点像MrBeast的全球化策略,在不同国家都有本土化的频道。

第三步,用付费广告放大成功。

这是最有意思的部分,因为Vasco发现了一个规律:大部分YouTube视频的生命周期都是先上升,然后平稳,最后下降。

当一个视频不再获得自然流量时,它带来的销售也会停止。

但如果这个视频曾经表现很好,为什么不用付费广告让它重新活过来呢?

他使用了YouTube的信息流广告,这种广告看起来就像正常的视频推荐,出现在首页和侧边栏,而且观众不会觉得这是广告,而是觉得这是平台推荐给他们的内容。

但做生意最怕的就是花了钱不知道效果,YouTube的追踪确实比较困难,但Vasco想出了三个很巧妙的方法。

第一个是在每个视频里放不同的UTM参数。虽然只有1%的人会点击描述里的链接,但这1%足以判断视频的转化效果。

第二个个方法是,他回在每个视频里提到不同的优惠码,观众需要联系客服才能获得,这样就能精确知道用户来源。

第三个是在注册页面加一个问卷,询问用户从哪个YouTube频道来的,还会显示不同创作者的头像供选择。

这三个方法综合起来,基本可以准确追踪每个视频的ROI。

很多人做视频都会在最后说去看看我们的产品,但Vasco发现这样效果很差,因为大部分人不会看到最后。

所以,他把行动号召放到了视频的开头和中间,效果立刻提升了很多。

另外,他不会说去看看我们的网站这种泛泛的话,而是会给出具体的行动指令,比如点击右下角的聊天按钮,或者去试试某个具体功能。

回看Vasco的创业历程,其实很有启发性。

他最初是看YouTube上Alex Becker的视频学做SEO,然后开始给本地企业做排名服务,后来在Fiverr和Upwork上卖服务,再后来建立了自己的SEO服务平台Vetted。

当AI浪潮来临时,他把Vetted卖掉,结合自己在SEO领域的经验,做了AI写作工具Arvow。

整个过程就像一个螺旋上升的循环:学习-实践-服务-平台-创新。

每一步都在前一步的基础上,但又有新的突破。

你今天能做什么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昨天做了什么,但关键是要在依赖中寻找突破。

相关推荐